發展多元教育,為技職未來發聲—「技職3.0」創辦人黃偉翔

Oct. 5, 2018, 8:55 p.m.

圖:技職3.0/TEDxNTUST 文:邱千芳/高聖翔/陳翊雯

數年前,黃偉翔曾經遇見一位國中生,他的夢想是打造一個具備聊天功能、可以陪伴人類學習與相處的人工智慧。然而,這樣的想法卻不被那位學生的老師與家長所認同。他們認為孩子的夢想不切實際,學生只需遵循學校的授課內容,把書念好就好。事實上,被迫放棄夢想的孩子們不在少數,這般情形也絕對不僅發生在臺灣。接受公民教育,選擇一條看似較完整的道路,在社會的潛移默化之下儼然成了孩子們的唯一選擇。

Imgur

教育,最終都是為了進入「體系」

身為「技職3.0」的創辦人,黃偉翔認為現行教育不應該侷限孩子們對於世界的多元想像。反之,教育可以為孩子做的,是協助學生進入「體系」,亦即從接受公民教育到進入職場等一連串的過程。讓孩子們瞭解新興產業的趨勢,與教育資源取得緊密連結,朝著興趣發掘潛能,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。言雖如此,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裡,孩子們經常無法發展自己的興趣,現學內容亦可能無法在未來求職時派上用場。追根究底,孩子們與家長為了配合學校進度,無非必須被迫放棄許多選擇,以因應教育趨勢。

「體系健不健全其實並不全然重要,能否瞭解未來新興產業發展才是重點。」

教育與體系是環環相扣的,不僅需要家長的支持以及老師的用心指導,政府的政策方針更是決定性的因素。打造良好學習環境與就業市場,才能真正讓學生適性發展,做出適合的職涯選擇。若孩子們能夠提早認知自己的興趣,妥善運用時間來安排學習課程,必定能夠贏在起跑點上。譬如,與世界接軌的臺灣正走進第四次工業革命,電腦和自動化的管理和操作勢必融入教育。不少實驗小學已經開始進行實驗教學,讓孩子們提早扎根,與未來工作接軌。

想要成為人才,你必須學會「判斷」與「決策」

「所謂的人才,不用放大檢視是高中或是高職教育出來的,無論走什麼樣的路都是對的。」

無論是高中接往大學,或是高職接往科大,體系都僅是個途徑而已。學生畢業後終究要走入人力市場,然而,重要的是帶著什麼樣的能力進入。第四次工業革命對社會的影響之大,機械勞工的就業率逐年提升,未來更有可能完全取代人力。在諸多關鍵變因之下,如何確保未來不被取代已經成為核心問題。首要之務,應當培養學生的判斷力與決策力,訓練孩子們分析大環境的運作模式,進而決定投入就業市場。具備各項能力,方能成為社會上出色的人才。

買得到文憑,不一定買得到經驗與能力

根據聯合國教育文化組織的數據指出,未來三十年內世界各地的大學將會逐漸走入「高等教育商品化」的生態。意思是,學歷變成了一種可供買賣的商品:對於校方最大目標是獲利,對於家長或學生最大目標是學位。由於市場化的影響,學校開始與企業合作,甚至出現共同投資方案,造成學費逐年提升的現象。許多家長憂心,投資大筆金額在孩子身上,取得的文憑卻不一定提供就業保障。

「文憑會變得不值錢嗎?其實我覺得,走向學店不必然是件壞事。」

Imgur

對此,黃偉翔認為學校雖然走向市場商品化,但是不影響到教育本身。學校的角色本是扮演學生和外界的橋樑,做的事當然不只教學本身,建立體系所需的人力市場亦同等重要。黃偉翔相信,如果高等教育商品化能夠幫助學生發展和教育環境品質提升,走向學店也未必是件壞事。不過,學校也需要和學生做深度的溝通,共同規劃學校的未來走向,才能夠創造雙贏的局面,同時避免教育階層化產生。少子化的年代即將到來,學校為了維持軟硬體設備和教學品質,必定將收取更高的教育費用。因此,高等教育商品化將是必然的教育趨勢,端看我們抱持什麼樣的心態看待這場改變。

秉持堅定信念,釐清眼前道路

對於「技職3.0」的下一步該怎麼走,黃偉翔希望可以透過媒體傳播,得到更多真正有影響力的人關注,讓他們更注重現行的技職教育。當談到是否曾經想放棄一切、砍掉重練時,他笑著回答:「放棄嗎?我10分鐘前就想過啊!」打造「技職3.0」,為技職教育奮鬥,黃偉翔過的或許不是一個人人稱羨的人生,但是他選擇了一段有味道的故事,而不是活在堆疊如山的完美履歷中。「堅持與否」是每個創業家終會面臨到的考驗,而對於像黃偉翔這樣的創業家而言,是否有人能夠真正看見他正在做的事情,比起任何事情來說還要重要。

Imgur

「我覺得不用特別去強調自己做一件事情有多辛苦,雖然我是真的很辛苦啦!但重點是我今天做一件事,夠不夠清楚背後的目的,夠不夠瞭解背後的價值。當你能夠回答這些問題,你便應該去思考這件事情值不值得你繼續堅持下去,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就做吧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