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獨立記者—楊智強

Oct. 26, 2018, 11:19 p.m.

by 莊子謙

「身為羅興亞人偷渡者的阿辛,在這個人吃人的世界裡他選擇壯大自己,加入了食物鏈的上層。掮客賺取的金錢...麻痺了心中的罪惡感...現在變成多拉到一個人頭,可以讓自己佣金數字增加的貪婪...羅興亞人無國籍者的狀態若一天沒有被改變,他們會一直想要前往其他環境更好的國家。其實,為了追求更好生活不斷奔波的你我,不也一樣嗎?」

初讀他的報導時,你會感受到一股將你拉近一個場景的力量;你沒有旁觀的餘地,馬上就置身其中,而感到惶惶然。他是國際獨立記者-楊智強,他的文字為戰爭與苦難做了最佳註解,讓生活在安逸國度的我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刺傷…。

採訪當天,他才剛回國,問到旅途奔波是否感到疲憊,他立馬笑著說:「外地採訪讓自己有機會沉思」,顯然他已習慣戰地採訪的生活。

踏上一條,人少的路

談起記者生涯,他說:「我根本沒想過自己會當記者。」

研究所主修國際關係的他,起初立志當外交官,然而一次赴韓國NGO的經驗,讓他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選擇。

「當時天氣很冷,韓國民眾仍上街抗議,這樣的精神讓我為之動容」,他體認到「抗議不是件極端的事,那是國家賦予你發表意見的權利」,透過參與,民主可以是一種生活模式,這樣的衝擊萌發他想當記者的念頭。

回台後,先是在報社擔任「編譯」,有感於台灣的國際新聞多為訊息式,缺乏觀點與深度,他認為「台灣人應有能力從在地視角看世界。」於是他辭去工作,轉戰當起獨立記者,至今已走遍世界各地,從鄰近的日韓、東南亞各國至非洲南蘇丹都曾是他筆下的議題。

然而,脫離組織並不代表自由。「選擇當獨立記者和決定創業一樣,起初你是一無所有的。」非科班出身的他,沒人脈,沒金援,也因採訪地點危險性高,一度引起家人的反對。他說:「選擇獨立,就必須有所犧牲與付出。」放眼國際,主動出擊,如今他除了擔任報導者、換日線等特約記者,近來更自組獨立媒體loop團隊。

記者,是一個特殊的行業,擁有比一般人多一點「接近真相」的權力或詛咒。

到陌生的地方,不只語言、文化風俗大相逕庭,學習如何面對苦難更是重要的課題。他曾在世越號事件中,採訪一位被政府迫害、成為全民公敵的女性潛水員,當下,受害者崩潰大哭,他告訴自己:「我若跟著哭,就是對受害者情緒的一種鼓勵,這可能會讓他說出加油添醋的話,導致報導變得不客觀。」身為記者,能做的就是打開所有感官去接收,其他油然而生的七情六慾都必須被降至最低。

選擇一條人少的路,除了得獨自面對苦難,更必須武裝自己。他說:「一隻綿羊走進去,也要假裝自己是匹狼。」戰場上,善與惡、好與壞從來不那麼抽象與涇渭分明,尤其在國際上相對落後的國家,你必須要打破一些既有的規則或想像,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。有人曾問他:「你不害怕嗎」?他說:「恐懼,促使我保持警覺,讓我在戰場上尋找勇氣。」

他鎖定議題便窮追到底,一年中多次往返泰國與孟加拉,只為了讓羅興亞人的報導更加全面,他說:「當記者,就是想要改變現況,如果你沒這樣的野心,就不配當記者。」深入難民營,傾聽難民的心聲;遊走邊境,與掮客攀談;站在權威的對立面,與當地政府對抗,記者的能力是隨著事件而提升的。他認為「願意犧牲自己,把議題往前推,這才是記者。」

不要因為走得太遠,而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

在這個主流媒體崩壞,新媒體又很一枝獨秀的時代,即使志向遠大的新秀想做出有溫度的報導,也很難在夾縫中堅持理想。然而,智強卻以強悍的態度,批判的角度,細膩的筆調,安靜地站穩媒體亦可敬的一角落。

問到下一站將往何處,「世界,幫我們決定下一步該往哪裡走」,他說。